當代城市文明的考古與寓言─姚瑞中 & 涂維政藝術家直播對談

當代城市文明的考古與寓言─姚瑞中 & 涂維政藝術家直播對談
2020-03-21 14:00   至   15:00

《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系列活動─

當代城市文明的考古與寓言─
姚瑞中 & 涂維政 藝術家直播對談

藝術家:姚瑞中、涂維政
時間:2020年03月21日(六) 14:00-15:00
直播地點:忠泰美術館Facebook粉絲專頁



考古城市文明,建構當代寓言

忠泰美術館《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第二場藝術家活動,將以線上直播方式邀請臺灣藝術家姚瑞中及涂維政針對城市文明進化與淘汰的進程,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以其多元且敏銳的觀點,開放性地探討人類行為、城市文明與人性慾望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更藉而反思三者之間的相處之道。

「真正的廢墟並非來自外在環境,而是來自人類內心的無盡慾望。」

《失樂園》當中論證人類對自由意志以及慾望追求的意涵,回扣「人類世」的出現是企圖改變普遍以人類本位為思考模式的觀點。藝術家姚瑞中多年來在臺灣各地踏查廢墟及閒置空間,紀錄了臺灣在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訴說城市的表象與背後深層的敘事;藝術家涂維政採集廢棄工廠零件,製造考古現場,拉伸時間軸至未來回看人類世,帶著玩味的態度假想城市文明進步與淘汰的進程。

廢墟─ 一處永劫輪迴的不毀樂園

 
© 姚瑞中

長期踏查臺灣廢墟、閒置空間進行攝影創作的藝術家姚瑞中,以黑白色調的影像呈現臺灣在全球化潮流、資本主義發展與政經體系嬗變中,所隱藏的意識形態黑洞。早期的經典創作《廢墟迷走》系列,意圖探討臺灣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裡,臺灣人持續在想像中構築著烏托邦,但利益帶來的礦業發展、經濟與城市的快速拓展,在一切冷卻後,人口與資本的撤離,遺留的只剩荒蕪與殘骸;而建立在廢墟之上的高度文明發展,又帶來甚麼樣的啟示與寓言呢?

藝術家:姚瑞中


臺灣藝術家姚瑞中,1994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幻影堂負責人。

多年來採取類似DNA曲線的創作模式,開展出「身體政治」路線與「空間政治」考察的議題,以檔案學方式進行個人式的國土普查,推出了數個以廢墟為主的創作計劃。2010年成立「失落社會檔案室」,專注於公共閒置設施的發掘,藉由紀實攝影考掘建築背後的權力運作,質變了廢墟影像在其創作甚至藝術語境中的意義。

曾代表臺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澳洲亞太三年展、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橫濱三年展、雪梨雙年展、上海雙年展等國際展出。並為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公眾獎」、香港「集群藝術獎」及臺灣「臺新藝術獎」等獎項得主。

《遺跡化石博物館》考古城市文明的足跡

     
© 忠泰美術館

擅長模擬考古知識系統,將歷史、傳說與社會議題進行結合的臺灣藝術家涂維政,打破文明遺跡、傳統文物、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展陳方式的刻板經驗與記憶,於本展中首次發表的全新創作《遺跡化石博物館》。兩尾鯨魚的化石出土,仔細凝看發現骨骼皆由機械零件組成。透過參與廢棄工廠的拆除,蒐集並拓印殘片轉化成為未知的生物,探討一個產業的生與滅。廢棄的工廠象徵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某種階段衰敗或淘汰,也可能是文明進步的一種常態。作品藉著利用人類文明的「殘餘物」創作「偽化石」,想像這些殘餘物背後隱藏的生物特質,來反思人類行為與文明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藝術家:涂維政

臺灣藝術家涂維政創作同時觀照身體勞動、技藝與物質性的呈現,是將「關係美學」的創作行為具體推向「自我體制化」的形式展演。作品仿擬考古知識系統、美術館或博物館機制的操作,企圖建構新的神話系統,交融當代,將歷史、傳說、現象、物件與不同文明、不同世代的特有情況拼貼,產生時空錯置的謬誤感,一方面指涉當下或未來的文明狀態,另一方面呼應臺灣的多元文化及普遍存在文化主體認同的歧異與焦慮症。

曾多次參與國內外重要展覽,包括2019「現在的未來:國家博物館的卜湳文明」荷蘭國家博物館、2018「仙境邊界─第一屆泰國雙年展」作品永久設置於喀比府、2017「採集歐洲─4017神祕文明的皺摺世界」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另受邀2012廣州三年展、2012光州雙年展、2010臺北雙年展、2006上海雙年展。曾獲2001年第28屆「臺北美術獎」及2004臺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